我现在对出国旅游已经没那么大的热情了
2023-11-01
我现在对出国旅游已经没那么大的热情了。
跑到华侨城原来的工业区,旧厂房已经活化为创意产业园。年纪大了,特别喜欢往年轻人多的地方凑,看着他们心里就舒服就对未来充满希望。年轻时喜欢旅游、自驾,国内除了新疆基本都转了。但至今没有出过国。年轻时有时间没钱,后来有钱没时间。再后老爸老年痴呆离不开人,现在老妈离不开人,再加疫情等。我就特别喜欢看介绍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片。再看各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感觉自己已经了解去过了。比如看了电视剧黑沙,再看介绍冰岛的风土人情和美食的节目。就感觉自己已经去过了。我现在对出国旅游已经没那么大的热情了,有机会把中国再转一转,去新疆看看。十年前我还咨询过投资移民澳大利亚的事,当时拿不出 500 万澳币。如今哪里也不想去了。如今我自由自在,今天坐公交车逛了半天,现在吃个麦当劳,13.9 套餐,很好吃,但不能常吃。
2023-11 我对购房的建议
说下我的经历和感受。
我 90 年来深圳,那时没钱,买房子这事根本就没进入我的议事日程,也就完全不在我日常关注范围内,当时的房价就和现在的比特币一样,与我无关。但我知道有一个公司是 1988 年以 1200 元/每平米在长城大厦买了很多套房子,作为职工宿舍分给职工。我去深圳时长城大厦已涨到 2500 左右一平米。92 年小平南巡时是深圳那一波房价的高峰,当时听说长城大厦的二期已涨到 6000 多/平米还要排队。当时的豪宅区在罗湖,台湾花园,海丽大厦,海富花园等是深圳的豪宅标杆,要 12000 左右一平米。
我的第一套房是 1996 年买的。当时路过美莲大厦,看到巨幅广告:不分楼层不分朝向,5.8 折一套不留。我当时已经赚了点钱,就进售楼处去看一看。43 平方米一室一厅装修好的房子大概 22 万一套。这时,进来两个香港人要租房,我和他谈好每月 2300 元租金。然后我当场和他一起选房、刷卡、买房拿钥匙、再把钥匙交给租客。租金高得益于当时小面积电梯商品房很少,几乎没有。这房子我买了以后一路阴跌最低跌到 2002 年每平米 4000 多元,最低每套 17 万多,租金也一路最低跌到 1200 元一个月。
同期海丽大厦,台湾花园,海富花园也最低跌到 4500 多一平方。2000 年时,福田区政府旁一个楼盘广告:首付 3 万买三房,首付两万买两房,买房就办深圳户口。那个期间我陆续买了七套房。其中一套是去大梅沙游泳时,看到马路对面一个楼盘在卖,进去一看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一个小姑娘在蹲守,问了下都卖差不多了,剩下尾盘,60 平米一室一厅,折后 30 万一套,两成首付只要 6 万。看了下房子结构户型不错,当场刷卡买了一套。
深圳上一次的楼市从最高到最低,差不多用了十年时间。其后我就一直认为楼市和股票一样是波动的,当深圳楼市涨到 2 万时,我就认为泡沫严重,2008 年时我认为泡沫这是要破了,2013 年时我认为楼市的泡沫必破无疑了。然而,其后的楼市却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一直到了现在。以下是我对未来楼市的看法。
这轮和上一轮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上一轮房地产在全国尚属局部,早期更没什么按揭,买房者大多是一次性付款。二是朱镕基时代对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很忌惮,曾大力刹车并大幅度加息。这一轮的共识是:一是房价短期上涨太快太猛太高,必须要控制,不断强调房屋的居住属性,同时开始严格控制相关行业的融资。二是如果房价短期出现快速下跌,也意味着经济硬着陆,也会给整个金融带来不可控的风险。因此之前偶尔听说有些地方叫停开发商大幅度降价的行为,估计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那时的房价确实比较贴近工薪阶层。只要两口子工资合计一个月一万块,都可以按揭买房。2000 年福田区长城盛世家园一期尾盘促销,两房两厅七十多平方的房子,就是 35 万左右。两成首付就是七万多,每月按揭两三千。首付有困难开发商还帮忙灵活付款。
再聊下近期对深圳房地产的感受。
2015 年后,我关注过两个楼盘,香蜜湖的深业中城,以及安托山的海德园。这两个楼盘都是政府限价房大概十多万一平米。深业中城总房款都要在 2000 万以上,我当时并没打算真买房,只是想去看看了解一下行情。过去后,他们是没有所谓传统售楼处的,售楼处的人员不是给你介绍房子以及带你看样板房的,而是审查购房人是否有购房资格和了解你资金状况的。也就是说,你要想买房,轮不到你先了解房子情况,而是首先要看你有无购房资格。
当我告诉他我有一套房时,售楼人告诉我:我们目前无房的购房者已经远超房源数量,你即使有购房资格,你的资格分数也太低,轮不上你。我说:那我就看下样板房吧。他说:我们没有样板房,也不带看毛坯房。去年的海德园也基本是如此。也就是说几千万的房子,买房和选房像开盲盒一样,能抢到就行。这次从大连回深圳,又去摸了一下底。去了绿景白石洲,新世界依山揽海,金地环湾城,承翰庭玺等新楼盘,这次售楼处基本恢复了传统功能,看楼的人不多,售楼人员客气礼貌端茶倒水,不厌其烦的介绍带看样板房等,而且价格都有一定折扣。又去了金茂府和天元以及东海国际公寓这种已入伙尾盘的售楼处。剩余房源不同于以往的统一打折,怕老业主闹事。这次是指导价不变,但你交个诚意金,然后你开一个自己能接受的价格。售楼处会把这个价报老总,老总同意就卖给你(但价格要保密),如果开价太低不同意就退还诚意金,一房一价。
我说:我可以随意开价吗?
售楼员说:我们不设定价格,只要你自己觉得不离谱就行。
我说:这时候买房肯定是要捡漏的,价格不离谱怎么能叫捡漏?
售楼员笑答:那你就开个你能接受的价格嘛,万一卖给你呢?
但是以上摸底也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窥见当下的整体大环境。因为深圳房价差距巨大,走路五分钟的房价就差别巨大。香蜜湖的水榭花都二手房单价大幅下跌后还要十七八万一平方,走路几百米五分钟路程的景田北天健天骄新房,比水榭花都品质更高,纯豪宅品质,专梯入户,13 万一平,卖了两年也卖不完。
我对购房的建议是这样。首先,房价和股价一样,一是很难判断何时是底,二是房子的区域性很强,不会齐涨齐跌,即使趋势相同幅度也差很远。自住的,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可以适当淡化对房价的预判,能买的起且不费力,当下也可精挑细选,使劲砍价,有合适价格入手也可,前提是要量自己的能力而行。以前房价猛涨时,可以适当努力踮脚,勒紧裤带激进一些。现在的大环境,可以从容一点,资金不到位也不必着急,可以慢慢等到有能力再说。
投资的,想短期赚差价可能风险就较大,收租的就要看当地出租回报率是否合适,切勿盲目入市。深圳解封的时候,上半年房价有个小脉冲,一是疫情积压了一点需求得以释放,二是看好解封后会有一波。然而,现在的二手房价格,是低于上半年不舍得卖的价格的。也就是说上半年如果 1500 万放盘,买家砍价到 1380 万没舍得卖,现在普遍报价已经低于1380 万了,现在又面临被砍价到 1200 万的尴尬局面。现在虽然深圳又出来几个利好,一是二套首付降低了,二是豪宅税提高门槛了。这两个利好能稳住房价就不错,最多活跃一下气氛。如果 2024 年春节后房子成交依然低迷,估计届时二手房价又会下一个台阶。说到底,对买家来说真正的利好是房价大幅下跌,减少总支出。现在的所谓利好,只是减税一个点和降低了首付比例,总负担并没什么减少。如果对未来房价的趋势不看好,现在的所谓利好作用就和当初想用它来抑制房价一样,在趋势面前,这些措施作用有限。
2023-11-1
茅台利润=茅台批发+茅台直营+系列酒和乱七八糟。这次茅台提价 20%是出厂价 969 元,市场指导价 1499 不动,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影响的是:茅台批发。谁能算下大概增多少?
2023-11-4
评价投资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长期赚钱能力。
在这个问题上,事实决定观点。幸存者偏差只存在于短期或某一次。如果长期是幸运者,那就是能力。投资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在 110 米栏比赛中,一个赛道是 1.1 米标准栏,一个赛道是半米栏。你选择了标准栏,我选了半米栏。我先到了终点,我就赢了。这里的评判标准是看谁先到终点,而不是看谁跨栏能力更强。你选了标准栏,首先就说明你对投资这个游戏还没理解透,你综合能力不如我。
夏虫不可语冰-:回复●▲散户乙:是的,芒格说的优秀,我理解也是各花入各眼的,并没有标准答案。例如诸葛亮据说就娶了个奇丑无比的老婆,苏轼的好朋友陈慥就娶了个悍妇,留下的“河东狮吼”的典故。外人看合不合适,优不优秀,匹不匹配都不一定对,这个事情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股票就不同于老婆,不要和股票谈恋爱,该换就换,摩擦成本也不高。
▲散户乙回复●:我不是客气谦虚。我各方面其实都是属于比较普通的一类,而且开窍比较晚,甚至经常是后知后觉。你之所以有种感觉我好像还行,主要是忽略了我的年龄。比如我五十岁才开窍,对很多事才看明白,现在六十岁谈感受。在你三十多岁的人眼里,自然就觉得我好像挺厉害。据我观察,现在雪球里很多年轻人比我当时要懂得多太多,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也深的多。等你们六十岁的时候,一定比我要强很多倍。我的职业生涯主要是 1984 年大学毕业~1990 年来深圳的六年。那段时光也是我经常回忆起的所谓“曾经的美好时光”。我虽然自己有一些职场和做人的道理,但还不足以做你们的人生导师,等有空可以闲聊一下。
2023-11-4
大道说定性比定量重要,我这纸上谈兵的键盘侠不能盲目照搬。
大道的经历、圈层、人脉与我们雪球上的大多数人不同,他看投资的角度和感受与我们也是不同的,认知也不同。比如,他把看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作为能否投资非常重要的因素考虑,他也会根据自己与创业者的熟悉和认可程度做友情投资。另外,他对某些行业也具有比我们强的多的前瞻性,所以他觉得投资定性更重要。他谈的这些投资之道,都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是他自己的成功之道,他说出来,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的。
我们这些宅男、靠纸上谈兵的键盘侠就不能盲目照搬。如果我说我投拼多多是因为我觉得黄铮能成事,那我就是在装。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我们能接触到的资料、数据,从其他角度来判断一个企业,靠定量来定性,而不是反过来。我个人的投资感受是:要看企业的历史数据。一个企业的产品、经营、对股东的态度,当然也包括企业文化,都凝聚在:它以往的赚钱能力和花钱方式上。
当我对企业没有能力前瞻的时候,后视其实就是我前瞻的基础和条件。对于新兴行业,没有后视怎么办?我个人的答案就是:等它有足够长的历史供我借鉴分析后再说。有了历史,尘埃落定,优劣已经明朗化。好股也涨了很多怎么办?耐心等他出现买入机会或者股灾或者黑天鹅。其实,我并不是反对大道的观点,只是对于我并不适用。当我在谈这些时,其实也是我个人的体会。经常会有一些稚嫩的声音反驳我:我觉得还是大道说的对,企业文化更重要。或者,大道说了定性比定量重要。我一反驳就成了反对大道的观点。大道这几年就两个好主意,如果投资能力强,应该有很多好主意。以我对大道的了解,他当时和之后的这些年,一定会有很多好主意,只是权衡后,都不如这两个而已。他自信自己的判断又不打算分散,于是就有了:这些年说来说去就这几个股。事实是:他选的这几个公司,确实持续赚钱能力很强,说明他的投资能力(选股能力)不错。这是在众多好主意选择出的好主意,与偶然碰到的好主意导致的幸存者偏差不是一回事。
2023-11-6
每个人这台电脑不同,互相觉得对方弱智、眼瞎。
正因为每个人这部电脑的软硬件不同,输入了某个事件的参数(事实),得出的结果就
不同。所以大家互相觉得对方弱智、眼瞎。这种情况不仅在俄乌,巴以,中美,现行政策等问题上很明显。其实在投资上也是如此。有些人的电脑面对股市发生的各种事实,会有这样的结论:长期不断上涨的股市才会让投资者都赚钱。而不断融资会分流投资资金,导致资金紧张,市场估值就会降低,导致大家亏损。而我们股指一直在 3000 点徘徊波动,导致大量散户亏损,结论:我们是个融资市场。要改变融资市,就要控制上市的速度和量。我这台电脑面对股市,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股市是由投资和融资两方组成,缺一不可。长期高估的市场,对融资方就更有利。低估的市场,就对投资方更有利。这里还有一个如何衡量盈亏的问题。比如老窖,甲当初 100 块买入,今年的股息率4.2%。假如后来老窖跌到 50 块,乙买入,他今年的股息率就是 8.4%。如果甲乙未来长期持股,他们理论的长期回报率就是按各自买入价折后的老窖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我只是说一个大原则)。最初甲的收益率只有乙的一半,但时间越长,两者的长期收益率就越接近。
两者没有亏的。
而有些人不这么看问题的。如果他当初 100 块买入老窖,老窖涨到 150,他这笔投资就赚了 50 块,盈利 50%。如果老窖跌到 50 块,他这笔投资就亏了一半。我们面对同一个市场,同样发生的事实,每个人这台电脑不同,软件不同,侧重点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
2023-11-7
一个投资观点,一定要具有普遍性,才有意义。
如果一个观点只适用茅台这类具有特殊性的股票,那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个观点并不具有普遍性。茅台的特殊性,确实决定了对它来说定性比定量重要。定性比定量重要,隐含的真正意思就是:只会买贵不会买错。再直白一点翻译:不用算账了,无论价格多贵,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就不会亏钱。但是,如果把这个观点用到其他股票的投资上,就不适用。比如对神华,这个投资的观点就不适用。神华就一定要先有定量,才有定性。一定要控制好价格,否则,买贵可能就=买错。
再比如巴菲特早期的烟蒂股,就更要定量:掂量一下这个烟头还能抽几口。那么,像神华这样侧重定量的投资方法反过来对茅台是否适用呢?一样有用。只要你能正确的(并不需要精确)对茅台定量,就一定会对它有正确的定性。你举例有人 2018 年抛了茅台,是因为他注重了定量,我觉得他是:不会定量。比如你说:你知道茅台十年后能赚多少钱。这其实就是定量。没有茅台以往赚钱的量和你所说的十年后赚钱的大概量,又怎么知道茅台具有这样的特性?
大道认可并常说的一句话: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就是在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