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的上涨,客观上是让长期投资者利益最小化
2023-3-1
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股价的上涨,客观上是让长期投资者利益最小化?我曾经写过一帖。
我就再酝酿一下,唠叨一下。
我们一笔投资的最终收益应该是下面这个公式:
投资总收益=卖出时股价 X 卖出时股数—买入时股价 X 买入时的股数+期间分红留存的现金。
对于这个公式我解释一下:
1,虽然我们持有这个公司期间每年的盈利,以公司每股盈利为准。当有一天我们离开这个公司,还是要以股权退出时该公司在股权交易所(股市)的结算价为准。
2,如果是短线交易者,一般持股时间都不会太长,在他们眼里,股数基本就是个定量,分红基本可忽略(因为除权,他们认为分不分都一样)。所以,在他们眼里,投资总收益就只与价差有关。
3,如果是长期投资者,如果股价总是处于低迷,分红就可以再投入不断增加股数,这时,股数也成为变量。而这时,股价上升意味着再投入的股数变少。短期不明显,长期也是影响总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分红,如果股价处于低位,投资者就会不断的买入股票,增加股数。如果股价太高,分红就会作为现金储备,等待机会,这个部分积累下来也很可观。
对于长期投资者总收益是五个变量。对短期交易者,总收益只有两个变量。我注意观察过,除非个股发疯或者整个大盘疯牛。大多数股票、大多数时间,它们上涨的幅度是让长期投资者利益最小化。
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看股市的眼睛就不一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另一个世界。你还会说理念不重要吗?
2023-3-4
将它消化于无形,避免它真的发生
我们一般预判到可能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通常会不动声色,想办法、找对策,尽可能提前将它消化于无形,避免它真的发生。
比如,当我们意识到与某人(领导、同事、朋友、恋人、老公或妻子)相处的方法需要调整,否则未来我们的关系有可能会向着我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我就会主动点做出一些调整,目的是:避免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
如果我仅仅把对某人的预判当做一定会发生的事实,并提前公布出来,而随后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逼着对方向我预判的方向以更快速度、更猛烈的方式发展,那这事就很值得思考。要么是我真的特别蠢,形成了越怕什么—越防什么—反而就是越促成了什么。要么就是我有意欲加之罪,恶人先告状,就希望事情发生来达到我的其他目的。
呵呵,如果你爱情小说看的足够多,这三种类型的情况都有。
2023-3-5
“安全边际“这个词在我的帖子里几乎没出现过
我看到很多朋友说:投资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安全边际。我想看看球友们个人理解的安全边际是什么。欢迎留言。
这么多年,我也写过几万字的帖,但“安全边际”这个词在我的帖子里几乎没出现过。主要是因为在我的实际操作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与我的实操并不是很贴合。看大家的回复,最贴合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1 块钱的东西,五毛买。载重 1 吨的桥,我只开 0.5 吨的车过,等等。但“任何理论都是用于指导实践的”(球友留言)虽然一块的东西五毛买是最贴近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但实际操作中的难点是,买公司不是买大闸蟹,用称称一下就知道多重。也不是买布,用尺量一下就知多长。企业价值:是存续期自由现金流的折现。里面太多不可控的变量,如果你硬要算,结果也一定是一个很宽的范围,就如巴菲特说:如果一个股票的合理估值是:30 块~130 块,它还有什么指导意义?如果一块的东西五毛买,那这个股的安全买入价格就是 15~65。而且价值也是变化的,你必须不停的跟踪计算他的价值,过几年这东西价值可能变两毛了。
我不是理论家,我就还是用实例做说明,还是以神华为例。
我们先把逻辑梳理一下。我是同意: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那我买了一股股票,就意味着我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了,做股东期间的回报看什么?当然是看股东权益回报率了。(这里要注意一下:每个股东权益在股权交易场所的报价是波动的,不同时期进入的股东,付出的价格是不同的。公司的股东权益回报率,落实到不同价格买入的股东,回报率就是不同的。)
问题:我只知道买入的那一刻我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多少。煤炭这样的周期产业,碳中和碳达峰未来淘汰产业,它未来的收益率怎么判断?
首先,要看历史:2019 年的前十年,神华经过了一个完整的煤炭周期,我们可以假设用贴近股东权益的价格买入,算出在这个完整周期中的平均回报率。与当下可投资的股票实际收益率比较,你是否满意?接着,如果满意,我们就再展望一下未来,神华的股东回报率会比前十年平均好?还是差?
这里有几个变量:1,煤价总体会比前十年平均高还是低?2,电价总体平均会比之前高还是低?3,前十年神华的股东回报率是逐步走低并在低位徘徊的,因为大量的煤炭收益投入到铁路、港口、发电、煤化工等领域。煤化工的收益率很低,发电的收益也不如煤炭,尤其是在建的几百亿发电项目叫停,也大幅度拉低了股东回报。
如今,在建项目陆续复工投产有了收益。同时公司已经承诺,停止继续投资火电。今年我预计回报率可以达到 17%。目前来看,未来十年的股东回报率会高于前十年的回报率。
这就是我买入的理由。
换句话说,我买入的那一刻我的回报率已经大概有数,与股价的波动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认为股价波动不是风险的原因。唯一有可能让我回报率降低的是:如果未来十年股价总是高于净资产很多,复利就大幅度减少,分红只能再另寻出路。前十年的很多年股价都低于净资产,分红再投入可以复利增厚收益。
不知大家有否看明白。在我的整个投资思路和防范风险的思考上,安全边际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并不太贴合。
2022-3-6
股票账户,才是最安全的港湾
对我来说,现在和以前最大的变化,是看风险的角度不同了。曾经的我,把银行账户当成了避风港。在我的潜意识里,钱在银行账户里就是最安全的(因为钱回到银行账户后数字就停止了波动)。而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是无数人都想在里面捞一把的赌场。账户波动巨大,风险巨大。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每次我把资金投入股市,就好比渔船驶出安全的港湾,顶着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到了深海,经过一轮冒险的操作后,或带着捕获的收获,怀着庆幸的心理把渔船驶回港湾数钱。或没有收获甚至赔了本钱,沮丧的把船驶回港湾疗伤。总之,我资产的大本营就是银行账户,无论如何,过段时间钱就要回来一下,或数钱或总结经验,然后再出发去下一次冒险。以前每次钱回到银行账户,就是落袋为安了。但其实每次“安”了几天,就又不安起来,总想着再出去捞一把。
现在,我的思维是反过来了。我觉得股票账户才是最安全的港湾(尽管每天数字波动很大,但资产长期趋势向上)。银行账户反而到成了风险很大的地方(尽管它数字不变,但资产的长期趋势向下)。
我的资产大本营是证券账户,银行账户仅仅是每年的生活费,以及每年分红的暂时中转站。
现在对我来说,证券账户满仓买入了股票,就是落袋为安了,而且特别的踏实。你不会天天看银行账户吧,因为你知道钱在里面少不了。我也不会天天看股票账户,因为我也知道资产在里面长期是增值的。
2023-3 我向爸爸学到了一句很有用的话:面对现实
我妈是个悲观焦虑的人,我爸爸是个乐观豁达的人。两人一起生活了一辈子,谁也没有改变谁。
我爸爸 2015 年 85 岁逝世。他后来患了老年痴呆,为了我妈的身心健康,我爸最后的两年和我住在一起。这期间我和他学到了一句很有用的话:面对现实。无论这个现实多么残酷,多么与我的预期不一致,如果无法改变,就要面对它,接受它。他还和我偷偷说了一句:你妈不是个聪明人。(我猜他想说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理工大学的教授应该不会笨的)
以前我爸爸在的时候,我爸是个挡火墙,我妈的很多焦虑被他化解,我和我姐的感受不深。我爸去世后,我妈的焦虑就毫无保留的展露在我们面前。我现在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如何把她的焦虑转化为好的事。我妈今年 89 岁,经常忘事,双腿也越来越沉重,走路需要借助助步器了。她就整天唉声叹气,很怕面对这样的现实:将来自己要老年痴呆了,将来要坐轮椅了。我和她说:妈,你这些都是长寿带来的烦恼。如果你像爸爸一样 85 岁就走了,那你就既没有痴呆的顾虑,腿也没有不利索的烦恼。你现在眼睛和耳朵还很好,你应该知足,高兴才对。
听了这话,她就会开心一会。
人嘛,谁没有烦恼?试着换个角度。我虽然理性,但我很同意一句感性的话:人最主要是开心。如果你有不开心的事,要么想办法解决,要么就面对、接受。
2023-3-13
认知决定命运
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我接触过足够多的各个层次的人,我发现每个层次都有各种性格的人。我更直观的感觉是:认知决定命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随着阅历、学习、思考不断变化的。这个变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深度的变化,一个是角度的变化。比如我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对投资赚钱的认知就是:赚差价。认知还有个角度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归纳起来都有两面: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如果我们的认知习惯聚焦在好的一面,就会过度乐观。如果习惯聚焦在不好的一面,就会过度悲观。如果我们能两面都聚焦,然后权衡利弊,最后作出判断,就是接近正确的认知。
比如,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这个利弊如何权衡?以哪些指标最为标准来权衡?这就是个极其复杂多面的问题。不同人聚焦于不同的面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对此,就牵涉到一个终极问题,你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丰富程度决定了人的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你是唯物主义,那么如何权衡一种制度好坏的主要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不断发展,意识和上层建筑的不足,都会随之不断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得到解决和提高。
当我们有人聚焦于自己制度的劣势时,对手可能感受到的却是我们巨大制度优势所带来的压力。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和不完美,很多时候优势和劣势是硬币的两面,他们不可分割,我们总想把缺点切掉,可你即使将它们切的再薄,他依然是两面。只有靠他自身慢慢演化,才能不断趋于完美。
如果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就用暴力摧毁它、砸烂它,就可以保留优势去掉劣势,那是你太幼稚,当你砸烂了这个劣势,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很多年轻人对我这样的老家伙很气愤:你们这些小粉红,对缺点视而不见,眼瞎了?其实我什么不知道?什么不清楚?
我记得以前还写过一个帖子。有一种家长聚焦缺点,他们认为:孩子的优点不用表扬,只要不断提出他的缺点,他就会不断改正缺点,最后剩下的都是优点了。实际最后是什么?还有一种家长聚焦优点,他们认为:我不断表扬优点,不断鼓励他,他的优点就会衍生的越来越多,缺点就少了。
你是那种?我以前就是第一种。
2023-3-20
愉快和高兴还是有区别的
人总有高兴的时候。一个整天被股市下跌整的心力交瘁的人,某一天他的股票涨停了,他就会很高兴,甚至狂喜。如果抛了它继续涨或者没抛又跌回来,还会陷入痛苦中。高兴是一种情绪的释放,一个心情愉快的人,他的心总是放松的,舒坦的。当他一人独处时,你偷偷观察他,你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满足和他内心的愉快。
愉快是一种心境。这种状态这种心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新年祝福词:祝你新年愉快。
2023-3-27
神华分红 2.55
如果市场普遍认为 10%的股息才合理,那股价回到在 25 块附近波动也正常。中国神华是很小的事。如果分 2.55 元,28 块股价有压力,那如果分 2.8 元,28 块是不是就没压力了?两毛五的问题。
2023-3-28
神华收益率的计算
如果我是 20 块净资产价格买的神华,谈谈 30 块钱的神华在我眼里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是早年的我。我之前 20 块价格买了神华,涨到 30,抛出,赚了 50%。现在的我:
1,神华长期 roe 可以维持在 15%,如果价格始终 30 块(20 块净资产价格),我分红再买入,其实回报是 10%,十年变成 77.8 块。赚了(77.8-30)/30≈1.6倍。
3,如果神华价格始终 20,分红再投入,(回报是 15%),十年变成 80.9 块,赚了(80.9-20)/20≈3 倍。
4,如果我分红不再投入(价格始终 20),十年分红大约 25 块,赚了(45-20)/20=1.25倍。
这里有个问题牵扯到底线思维,神华 1.5 倍市净率会是常态吗?如果神华十年后估值回到净资产,那么第二种回报率就大幅度缩水了。如果十年后神华的估值侥幸到了 1.5 倍,我的第三种回报就会大幅提高。因此,我常说,如果神华总在这波动,他的分红我就要找更高回报率的股票了。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十月份股票大跌我只提到要买老窖的原因。
2023-3-29
注册制后,大家主板打新股要慎重了。
注册制后新股发行价格趋势一定是越来越低的。但这种下降趋势,必然是由最初高价发行引起的不断破发导致。头两批的网下投资者申购报价就很高,大幅突破原来的 22 倍市盈率或行业平均市盈率,等于是吃掉了以往新股的差价。审批制最后剩的几个股票这两天上市了。我在网下申购海通发展时,发现他是个航运股,我就按照行业市盈率 6 倍多,报的申购价十块多点,因为价格太低没有入围。
它以 37 块的高价发行。今天上市就破发了。
2023-3-29
在我脑子里,买入,持有,是投资领域的专业术语
我临睡发一贴,明早起来看看夜猫子们的留言。券商或机构都会针对不同股票写研报。比如最近给神华的评级是:买入。而对有些股的评级是:持有。在我脑子里,买入,持有,是投资领域的专业术语,它们分别代表了股票不同的风险等级。既然是不同的风险等级,怎么可能买入=持有呢?我们讨论问题是有语境的,我们是在投资课堂,讨论投资。不是在语文课堂讨论语文。好了欢迎发表意见。
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按照你说的这个语境和设定的条件来理解买入和持有?
我学投资三十年,买入,持有,都是有其固定语境和内涵的,是被投资界普遍公认的,有其约定俗成的意思,而且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构的研报评级中。当我们看到“买入”这个词的时候,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知道它意味着什么。这个买入,可不是描述你今天花 250块钱买一股老窖的买入动作。更不是去菜市场花 100 块买入一条鱼的买入。如果今天张三出来规定一些条件语境,让持有=买入了。那明天李四出来又限定一些条件和语境,就有可能让持有>买入。后天又出来个王五,又重新限定一些条件,就可能让持有<买入。
2023-3-30
再和新手说下忘记成本的事
看了一天大家推荐的股票,累了休息会哈。再和新手说下忘记成本的事。忘记成本的目的:是当你还无法克服自身某些弱点且有可能影响你投资决定时的一个建议。比如,当你发现你的某笔投资发生逻辑错误或者行业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的未来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时。你要及时纠错,不要因为现在市场价低于你的买入成本而犹豫不决。
这时,忘记成本是给那些受此困扰的朋友的一个建议。但是,千万不要就此就认为,一个好的价值投资者就必须忘记成本。为什么要忘呢?我记着我的成本是十块,但如果发生状况,我可以眼睛不眨的 7 块卖掉,忘不忘又有什么不同呢?
有一种情况,你想记着成本也很难。比如,2014 年 18 块买的老窖,这些年分红除权后成本只有几块钱了,具体是 6 块还是 8 块记不记也什么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就必须把成本仔细算清楚,必须牢记成本。比如买入烟蒂股,你如果算不清楚成本,花了抽两口的钱,到时候只能抽一口,那你就亏了。